企业文化

“天才少女变身'小肉球'?全红婵训练视频曝光引热议“


陈艾森在社交平台晒出与全红婵的训练视频时,评论区瞬间沸腾。镜头里那个圆润的身影,与记忆中那个在东京奥运会"水花消失术"的瘦小身影判若两人。人们这才惊觉:那个曾被称作"小猴子"的跳水天才,正在经历所有女运动员最艰难的关卡——青春发育期。

“天才少女变身'小肉球'?全红婵训练视频曝光引热议“

时间拨回三年前。14岁的全红婵以黑马之姿横空出世,彼时她身高仅1米43,体重不足35公斤,纤细的身材让每个动作都像羽毛般轻盈。专家曾分析,她那套满分动作207C的完成度,与当时44.5公斤的体重密不可分。而如今,18岁的她肉眼可见地丰腴起来,训练视频中连做两个引体向上都显得吃力,这与当年在体能测试中轻松完成30个的记录形成鲜明对比。

这种变化在跳水界并非特例。郭晶晶早年就坦言:"女运动员最怕的不是训练强度,而是体重秤上的数字。"她的队友张家齐,那个曾以甜美笑容圈粉无数的"雪媚娘",正是在20岁时因体重失控逐渐淡出赛场。更早的桑雪,则在16岁黄金期选择退役。这些案例都印证着跳水界的残酷定律:女运动员的职业生涯平均只有6-8年,而18岁往往成为状态的分水岭

令人玩味的是同期队友陈芋汐的选择。比全红婵年长两岁的她,早已闯过发育关。在社交媒体上,陈芋汐晒出的日常总离不开两样东西:体重秤和健身环。她曾透露,为将体重精确控制在43公斤,出差时都要随身携带电子秤。这种近乎苛刻的自律,让她在与新搭档的比赛中依然游刃有余。两人截然不同的状态,恰似跳水界的"龟兔赛跑"现实版。

全红婵的困境远不止于体重。自东京奥运会后,这个湛江农村走出的女孩就活在显微镜下。家门口总有举着手机的围观者,新建的房屋被嘲讽为"炫富",甚至有人动用无人机窥探私生活。当她在养伤期间享受难得的家常菜时,没人记得这个"大馋丫头"已经五年没吃过一顿不受限制的饭。

眼下距离全运会只剩两个月,视频里全红婵咬着牙完成体能训练的模样,依稀可见当年的倔强。国家队的营养师透露,她正在执行"蛋白质占60%"的特殊食谱,每天要进行三小时水中训练来降低关节负担。正如教练组所说:"我们相信她能像攻克207C那样攻克发育关。"

当镜头再次聚焦跳水池,人们终将明白:真正的天才不是永不坠落,而是坠落后能再度腾空。全红婵的"变形记",恰是每个运动员都必须书写的成长史诗。